
任贤良:正确引导舆论是考验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传媒结构正在发生着急剧而深刻的变化。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处在问题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的各级党政领导,面对汹涌而来的突发事件,特别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 有照相机、人人都是自媒体的网络时代,是掩?是拖?是压?是在“沉默”中错失良机,因处置失当,进而使突发事件演变为“新闻事件”,将社会情绪积聚为溃坝能量,引发更大的社会冲突,还是准确、及时、公开、透明地发布新闻,抢占舆论先机,占领舆论制高点,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科学疏导群众情绪?这不仅是一个如何面对媒体、如何引导舆论的问题,更是一个考验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问题。
早在2009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把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视作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可见,正确面对媒体、有效引导舆论,绝不仅仅是宣传部门的事,而是一种高级的领导艺术,是一级党委和政府执政能力、领导艺术、工作水平的具体体现,是一位党政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笔者曾任新华社记者和新华社陕西分社社长,从事新闻采编工作15年;后任中共西安市委副书记,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并连任三届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2013年又出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在长期从事新闻管理工作和党政工作过程中,对如何面对媒体、正确引导舆论有着切身体会。为了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笔者还密切跟踪和研究国内外特别事件中的新闻舆论效应,深入分析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不断探索运用新闻舆论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规律,从新时期新闻传播的新特点、有效引导舆论的基本经验、正确面对媒体和记者的基本方法等方面,曾总结形成了《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文稿。文稿面向各级领导干部和普通党政干部,从实际操作切入,通过分析典型案例阐述正确面对媒体、有效引导舆论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介绍了一些必备的新闻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时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的赵乐际同志对笔者的研究成果予以了充分肯定,安排笔者在中共陕西省委中心组集体学习时进行专题宣讲,并提出要把如何面对媒体作为领导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
2009年3月下旬,应中共山西省委中心组之邀,笔者赴晋进行宣讲交流。26日上午,时任山西省委书记的张宝顺、省长王君以及全省170多个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了报告会。同时,各市、县也组织有关干部在分会场进行了收看。专题宣讲报告受到了山西省党政干部的广泛好评。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等门户网站以及山西省主要新闻媒体,对辅导报告会进行了充分报道。
2009年4月中旬,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的刘云山同志在笔者文稿《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上做了重要批示。求是杂志社主办的《红旗文稿》在2009年第9期头篇刊登了该文。5月14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新闻门户网站都在显著位置对该文进行了全文转载。之后,笔者又将如何面对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新媒体的部分内容也加入其中,并就有关案例进行了增删,补充了一些新论述。
为了进一步加大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知识的普及,不断扩大新闻工作的干部基础和群众基础,应人民日报出版社之邀,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和研究探索,在原有书稿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和实际案例,形成了《舆论引导艺术: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再版一书,使得该课题的内容更为丰富,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可供各级党政干部、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各类社会组织负责人以及相关院校教学人员参考。书中许多观点,属一己之见,不妥之处,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本文为——《舆论引导艺术: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再版前言
上一篇:广东省长征文化促进会
下一篇:修订《逃犯条例》“阴谋论”当休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