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开启全球化2.0的中国版
策划:王璞 主笔:赖明明 周友刚
自大航海时代以来,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外贸就伴随这资本主义而迅速发展,成为近现代国与国之间联系的主要纽带。自由贸易可以推动全球资源更有效配置,从而提升全球整体福利,因而是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
然而,自由贸易从来与贸易保护是一对“孪生兄弟”。在《国富论》出版前13年,也即1776年,英国粉碎了西荷法的海军力量,成为新的海上霸主,成为自由贸易1.0的倡导者。作为宣判重商主义死刑的《国富论》,亚当•斯密强调自由经济与自由贸易的结合。与自由贸易持相反观点的是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源自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希•李斯特。但是,李斯特主张的贸易保护主义本质上是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而不是闭关自守。李斯特主张在经济发展初期保护幼稚产业,等待幼稚产业发展壮大后再实行自由贸易。与俾斯麦铁血政策一并为德国近现代工业的成长与壮大保驾护航的近代德国外贸战略选择的就是贸易保护主义,是相对的贸易保护主义,而不是绝对的闭关自守。
大航海时代
当前,全球互联互通带来极大便利,开放型经济让生活丰富多彩。科技创新和人文精神的传播,让更多的人通过现代科技开启新智慧,让不同民族的文化更广泛、更深入地交流。这样的社会将会更安定,环境将会更绿色,发展将会更可持续性。但是,理论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在世界一些地区存在的贫穷、就业、医疗、教育、环境问题“久治不愈”,致使人们迁怒于经济全球化。
其实,这些问题不是全球化惹得祸,但是,全球化方式必须得以改变也因此而提上了议事日程。
如果说自大航海时代以自由贸易为主要特色的全球化属于1.0版,那么,针对当前世界一些地区存在的贫穷、就业、医疗、教育、环境问题,寻找一条从本质上消除贫穷的发展道路,则是全球化2.0版的主要任务。
全球化2.0版有两大特点:第一,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反对闭关自守;第二,坚决反对空谈发展,反对抽象自由,从来主张把推动全球化与消除南北差距、消灭绝对贫困化结合起来,强调全球化要惠及世界各个角落。全球化是多赢的选择,必然是以多赢为目标。
在全球化迈向2.0版的过程中,以“一带一路”为主要发展思路、高举自由贸易的旗帜的中国方案,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自信,体现了崇尚和平的中华民族给世界传递出和平、大同、和谐、多赢的正能量。
推动全球化需要坚持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是推动全球化的原生动力。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占了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迅速垄断了东西方之间自由贸易的陆上路线,欧洲和亚洲的直接贸易就此被打断了。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为了寻找从欧洲直达亚洲的海上贸易航线,凭借着一本有关中国的书---《马可·波罗游记》,在西班牙伊莎贝拉女王的支持下开始寻找中国、印度的航海远行,可以说1.0版全球化是在西方寻找中国的冲动下开始的。今天,中国已经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重新扛起自由贸易的旗帜并引领2.0版全球化,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吧。
全球经济发展依然需要坚持自由贸易。2016年8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发布了《世界贸易统计数据》报告,2015年世界贸易总额比2005年翻了一番,为42.4万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33.2万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9.2万亿美元,贸易量较上年增长2.7%,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容忽视。但是,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联合国贸发会议2016年6月发布的《G20贸易投资措施报告》显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G20国家共采取1500多项贸易限制措施,其中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G20成员平均每月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高达21项,可以说当前多个行业或地区被贸易保护主义的阴影所笼罩。
因此,中国高举自由贸易的旗帜,在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提出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重要议题,呼吁世界坚决反对贸易和投资的保护主义,促使全球有效运用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和双边沟通机制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增强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危害性的深刻认识。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一方面,全球化使全世界各国人民都纳入到全球产业布局之中,并享受到了自由贸易创造的大量物质财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开发等科学技术使世界面临更好的明天;另一方面,世界也在面临更多的难题,比如中东、北非的难民潮冲击着世界秩序,很多家庭缺少食物、医疗等基本的保障,还有国际恐怖主义不断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需要携起手来解决这些问题。自由贸易能够使世界各国增加了解、增进共识,在不断交流中分析、讨论并达成解决问题的一致意见,将全世界人民都纳入到人类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当中,比如世界各国在2015年12月12日达成了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巴黎协定》,体现了各国摒弃了“零和博弈”的思维模式,多一份担当、多一点共享,共同打造美好的明天。

难民潮
当前,很多世界难题的解决更需要求助于中国智慧。1921年,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将中、西、印文化概括为三种不同的人生路向:西方文化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路向,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人类文化必将发生由西洋态度改变为中国态度的根本变革。1.0版全球化给世界创造了几千年都难以企及的财富,但是也带来令世界恐惧的噩梦,第一个噩梦就是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卷入了6500万人,死伤将近3000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有20亿以上人口卷入,军民死伤9000万人;第二个噩梦就是核技术,世界共有核弹头数量2万件,俄罗斯和美国拥有其中的95%,能够将地球毁灭几十次甚至上百次,西方文明的狭隘性、1.0版全球化的局限性不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吗?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都是爱好和平、追求和平、推动和平的,几乎没有发生过对外侵略战争,即使在最强大的时候也没有奴役别的国家与民族,更没有进行过类似欧洲对美洲土著做过的种族屠杀,并且积极造福整个人类,将先进的文化理念、生产方式、科学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中世纪,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即“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而欧洲人利用造纸术和印刷术进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进而反对神权、开发民智,将人作为个体从愚昧、迷信中解放出来;他们还利用指南针进行航海远行,发现了美洲大陆,建立了覆盖全世界的自由贸易体系,引领了1.0版全球化;他们还改进了火药技术,利用火枪火炮建立了令世界侧目的西方霸权,推动了西方中心主义的形成,可以说中华文明对1.0版全球化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
2005年4月,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部21世纪简史》的第一版中,认为全球化是无法阻挡的,网络、手机、开放源码程序使全球化进程快速推进,整个世界都将变成平的,人们只能拥抱而不能拒绝这些改变。中国主导的2.0版全球化,会使全世界人民共同享有自由贸易带来的机会,并使全球经济发展的成果能在不同国家、不同人群之间更加公平的分配,世界也将会更加的和平与安宁。
贸易保护主义是中国衰落的根源
中国正是由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并闭关锁国而衰落的。中国在汉朝、唐朝打通了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全世界人民都来和中国进行自由贸易,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种族、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明都来到中国,从此中国发展出了最具包容性的“天下文化”,也打造了中华文明的“汉唐盛世”。但是,在1500年哥伦布千辛万苦的寻找中国的时候,中国人虽然拥有最先进的航海技术、最发达的国民经济,却没有去寻找西方,同时坚决反对自由贸易并闭关锁国,我们不可避免的衰落了。
当我们回顾历史拐点的1500年的时候,就想中国为什么不去寻找西方呢?其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封建制度,国家权利过大,使中国不能发展出有效的产权保护制度,以及行之有效的调解经济纠纷的法律制度。中国的封建社会有两种令人痛苦的负资产,一个是专制主义,皇权是至高无上、没有制约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使得保护私人产权的观念很难产生、发展,更难以产生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另一个是官僚政治,权力结构是一元化的,官员掌握政府的一切权力,行政权大于司法权的现象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政府官员可以随意剥夺民众的财产和自由,有效保护产权、调解经济纠纷的法律制度很难形成。中国很早就打通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和世界各国、各族人民进行自由贸易,但是由于缺少保护私人产权的文化传统,一方面,中国并没有形成有利于促进自由贸易的法律制度,也不能形成有效调解贸易纠纷的国际规则;另一方面,中国在宋朝就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明朝就拥有领先世界的火药技术、航海技术,却并没有率先敲开工业革命的大门。

丝绸之路
中国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贫富分化是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的封建社会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领主经济,主要是存在于春秋战国时代,所有的土地都被分配给了大小不同的领主,农民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只能得到很少的一部分劳动成果,基本上没有人身自由,也没有政治权利;第二个阶段是地主经济,形成于秦统一中国之后,大部分土地都掌握在大大小小的地主手里,农民作为整个阶级依附于地主阶级,拥有的只是被不同的地主剥削的自由,自身能够自由支配的劳动成果依然很少,根本不能够在政治上、法律上被公平对待。自由贸易创造的大量财富在阶级分化明显的社会,分配是不平等的,尤其是农民阶级获得的好处是有限的,这加剧了贫富差距,扩大了阶级矛盾,动摇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因此,自由贸易越发达,经济越繁荣,农民的生活越困顿,社会却越来越不稳定,所以中国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一直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并且最终在明清之际选择了最严格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就是“实行海禁”“闭关锁国”。
中国在1500年没有去寻找西方,相反却采取严格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正是由于封建社会的内在矛盾决定的。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性质和矛盾做了深入分析,他指出“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由于地主阶级这样残酷地剥削和压迫所造成的农民的极端穷苦和落后,就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在经济上和社会生活上停滞不前的基本原因。”可以说,中国的封建社会以鲜明的阶级分化为特征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是不平等的,迫使中国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极端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这严重抑制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并在近代逐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当今,西方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也是由经济社会内在矛盾决定的,其一是资本和劳动回报率的差距过大导致的贫富分化,另一个则是强烈的个人主义传统,导致西方各种各样的分离运动。2014年,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认为世界贫富分化正在并继续严重恶化下去,西方实行不加制约的资本主义制度,即资本和劳动是参加生产并分享收益的两个基本要素,从理论上讲,资本可被买入、卖出和存储,并进行无限的积累和积聚,而且资本回报率总是倾向高于经济增长率;然而,劳动只能被个人使用,可以获得酬劳,但是劳动报酬增长率远低于资本回报率,这使得世界贫富差距在严重恶化。
因此,自由贸易带来的财富量越多,经济越繁荣,资本和劳动之间获得的报酬差距越大,贫富差距则越拉越大,社会越来越不稳定,政府则越倾向于选择贸易保护主义,这非常类似中国封建社会采取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以美国为例,前10%的人占有了50%的财富,而前1%的人则更是占有了20%的财富,以至于美国约有4500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占总人口的七分之一,这也是美国特朗普总统支持本国利益之上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
另外,西方强烈的个人主义传统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个人的冒险精神推动了航海大发现,也促使很多人去探索未知的科技领域,发现了很多伟大的科学技术,改变了全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了1.0版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个人利益至上的传统,让很多人在自由贸易中充满了挫败感,从而利用手中的选票选择支持贸易保护主义的领导人,使西方政治黑天鹅事件频发,包括英国脱离欧盟、美国特朗普当选总统以及欧洲极右势力抬头等。
但是,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就会衰落的规律是不会改变的。2017年3月18日,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在出席中国高层发展论坛时,严厉批评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主张,认为“很多人的处境变得越来越糟糕并不是全球化的结果,而是国内经济社会政策失误的结果。”中国从一个文明古国衰落为贫穷落后的旧中国的教训是惨痛而深刻的,所以我们应该继续推动自由贸易,并积极改善全球治理体系,消除贫富差距过大现象,让更多人口分享全球化成果。
500年河西,500年河东,西方的贸易保护主义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决定的,短期之内是没有很好解决办法的,因此中国长期之内将是自由贸易的推动者,这是真正的历史大势。
改善全球治理体系 全面推进自由贸易
中国主导的2.0版全球化已经缓缓拉开了帷幕,2.0版全球化也会因中国的主导而呈现不同的景象。中国高举自由贸易的旗帜,开启2.0版全球化,是历史发展趋势所决定的,中华民族经过改革开放后近40年的辛勤劳作,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30%以上,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最有力推动者。
2008年之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反全球化”思潮在相当广泛的范围内复活,全球化进程出现减缓迹象。同时,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呈上升之势,对正常的国际资本流动采取限制性措施,对跨国并购可能带来的风险加倍防范,由此形成一股“反全球化”浪潮。但是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数十年来,1.0版全球化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经济格局,贸易、投资、人员、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通过跨国投资、技术转移、人员交流等,推动了世界经济持续发展。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讲话中指出,“贸易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们要有“向外看”的胸怀,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当然,我们也要着力解决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分配差距等问题,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一带一路示意图
为此,我们要坚持平等原则,寻求合作共赢,让全球紧密结成命运共同体。中国已经提出“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惠及全球的发展倡议,让全世界各个国家、民族都能积极参与到2.0版全球化进程中来。我们确实应该看到,只要建立更好的全球治理体系,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合作,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共享机制,让每个人都能够获得有尊严的生活;通过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协商,努力建立更科学、合理的国际分配关系,一定能够让落后国家也消灭饥饿、贫穷。
我们相信,中华文明会打造更加美好的2.0版全球化,2.0版全球化也会让中华文明得以升华。
下一篇:冯小刚:人民严重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