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周刊门户网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欢迎访问亚洲新闻周刊网

走进每一个精彩-70年昌都话巨变

2020-06-25  来源:亚洲新闻周刊

本刊西藏昌都讯 (首席记者黄丽萍 通讯员 康晨报道)

6月22-24日,由西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主办、昌都市委网信办承办的2020年“网络名人看西藏—70年昌都话巨变”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昌都市实验小学、昌都市经济开发区、昌都市博物馆、昌都市人民医院、村庄、乡村扶贫点和类齐县旅游及农产品展销活动。




昌都市实验小学是西藏第一座学校,这所学校成立于1951年,最初只有四五座平房,现在拥有众多的高层楼群,智能化教学设施。当地政府倾心于教育投资,呕心沥血,在红色徳育,艺术教育,拓展学生发展空间,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方面,让学生真正走在素质教育道路上。


在昌都市人民医院,当年由十八军卫生所和中央民族卫生工作大队联合组建。昌都市人民医院的发展史,也代表着昌都的发展史。昌都市人民医院从土坯房起步,如今已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化医疗水平的三等甲级医院。

昌都博物馆,这里是昌都市首个集收藏、保护、研究、教育、利用、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其主体建筑于2014年9月开工建设,2015年7月竣工,总建筑面积12000余平方米,布展总面积8250平方米。博物馆现设有三江史话、三江文明、昌都解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茶马文化、绘画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个展厅。


来到刚刚被获批为西藏唯一家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昌都高新区将如何以此为重大机遇,乘势而上,砥砺前行,让藏东明珠更加璀璨?来吧,让我们带着梦想,一起去看看这片投资热土鲲鹏展翅的样子。


走进卡若北京新村,从2016年开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首都北京市的无私支援下,结合精准扶贫易地搬迁工作,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卡若村以“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为工作核心,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八室一广场一超市”标准,重点打造村级组织建设,建设卡若北京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改变生产生活方式,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不断谱写卡若北京新村新的篇章。


在类乌齐县重庆幼儿园里,完善的硬件装备与良好的师资能力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是2017年由重庆援建双语幼儿园,2019年正式启用。幼儿园利用废弃的轮胎制作各种造型,校园内开辟了种植区,设立了中式茶艺园地,这些孩子赶上了好时代,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所幼儿园的教育精髓。

在昌都类乌齐广场,一场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的商贸交易活动在此举行。我们看到了类乌齐县常务副县长和县商务局长在为类乌齐县农产品直播代言,以此作为精准扶贫的一个新媒体渠道。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昌都类乌齐县正是实践这句话最好的榜样,他们在生态保护上不仅全面贯彻从中央到自治区,以及昌都市委的要求,更是在环保上下了大力气,利用先进的检测手段,科学的生态养护,将坐落在类乌齐县的国家级马鹿自然保护区及“康巴花都”湿地公园打造如同人间仙境一般。不但吸引了游人来观赏浏览,更是在扶贫,对建档立卡户做到了真正的帮扶,在乡村经济振兴的道路上,因地制宜,给当地带来相当的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