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花倾国两相依—青年画家史秋芳花鸟作品欣赏
史秋芳,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专职画家。
春色已然荼蘼,牡丹花儿粉瓣如蝶翅微微翕动,恰如一脉漫溯的心事,欲述还休。花儿静静倚在晨雾的枝头,空气中漂浮着若即若离的馨香,一个罗衫淡淡的女子,倚着窗儿,借着雨后芭蕉的遮掩,将欲笺的心事寄托在桃花的容颜里,循着唐诗宋词的韵脚,深深浅浅地印在了历朝历代多情文人的诗书画卷中……这是一个被无数多情文人画家描摹过的画面,因为那样一种花儿倾城的风姿,更因为一份欲将心事寄花语的心驰神往。然而,时至今日,历史奢华的律韵是否都已散场?
见花如见美人,看到画家史秋芳的工笔花鸟作品,蓦然地,心里升腾出一种久违的感怀,名花倾国两相欢,当以若此。诚然,有流年在她的作品中兀自跌宕。当曹州的牡丹鲜妍可爱地盛放,有谁还会想到贵妃醉酒之后内心那一份浓丽的感伤?当渭城的朝雨浥去了杏花上的轻尘,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当砚台中的墨被徐徐研开,宣纸落墨处,却又一次回想起了千年前的美人花,窈窕伫立在唐宋诗词中的万千模样……
印象中的女性画家,应该是穿一身素色裙裳,眉宇间带着一分率真,二分超然和七分尘世忧伤的,行于古街巷陌,吟于春花秋月,醉于迷梦原乡。以名花入画,红尘心事尽融于看似淡扫蛾眉的画笔流转中,烂漫多情,无限才思并春光无限的怀想一同飘洒于岁月轻柔的指间。

她毕业于天津美院,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作为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在史秋芳的作品中,似乎总弥散着隔岸的水雾,空溟不见归路。卓然而立是她的艺术姿态,那些隐约于静谧的工笔花鸟中的人事,早已被她修葺得如同模棱两可的上古神话。回眸之间,万千繁华似已落尽,涤荡人心的镜尘,寂然清欢。
当下社会中碎片化的信息解构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的让人惊慌失措无可奈何,这多少缘于某些历史情绪的断裂。这是一个隐褪了诗书画韵律的年代。看似无孔不入的新媒体时代汹涌而来,带来了便捷和喧哗,却也滋生了浮躁与空虚。一路不断困惑着的,是人们内心深处优柔的诗情和画意,任人如何悉心守护,而那些个精致玲珑的朝代的情怀,终究似一位被人施以浓妆的清丽女子,渐渐庸俗了下去。缄封的异香随着诗书画的韵律悄然舒展,潆洄飘摇,在历史漫长的宫墙内翘首以盼,期待那种心有灵犀的怜爱与真情。
在这个喧哗的年代,史秋芳的工笔作品,恰似从宣纸中开出的美人花,眉目如古代的女子般温婉含蓄, 风雅颂的历史性端雅浪漫气息于期间优柔盛放,于是素笺成灰,思古成灾——
史秋芳作为菏泽人,牡丹之乡的文化表达更是在她的画笔中演绎得如此纯然,发于心的虔诚,于工笔描摹中优雅舒展。她的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奖,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等报刊媒体先后对其做过专题报道。见花如见美人,神与心会,心与气合,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绝无求工求意之意,而工处奇处蜚然于笔墨之外。
在她的工笔花鸟作品中,花儿的内在神韵与非凡气度被她注入了一种女性的唯美之情,用独特的艺术灵性和视觉感染力把花儿的清丽颜容、绰约身姿表现得如此浑然浪漫,仿佛是从诗经里款款而来,教人感动。古人云,境由心造,象由心生。画家在平和宁静的心境中,注重“发现的瞬间与心灵感悟的融合”,以高度拟人化的视觉语言,在“思与境谐”、“神与物游”的创作实践中,追求“无我之境”、“韵外之致”的至高境界,用笔墨在静态的花影中捕捉古典韵律的亲和感,在花鸟的天然神韵中用笔墨描摹最出神的姿态。
“仿宋”系列作品里,她把浓郁的人文气息充溢于画笔的精致描摹中,尽态极妍,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神韵,画家通过对观照对象的诗意表达,把对历史的感悟融入艺术创作,抒发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颖悟,表达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张力与终极的人文关怀。她的作品里,无论是群芳争艳、春意盎然的写意,还是一枝独秀清丽悠然的特写,都氤氲着艺术的感染力,飘溢着灵动的诗情画意,流淌着花的神韵,生动传神,彷如美人的一颦一笑,都让人心动神摇,情致熠熠。
在她的莲花意象中,如《湘妃出浴》图,她着力表现洗净铅华般的自然清新、朴素淡雅,保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本色,或通过巧妙的构图,让花朵背后的意象都仿佛笼上了朦胧的水雾,色彩浓淡相宜,画家通过刻意的西画处理和色彩的把握,还原其天然韵味,追求气韵生动、空蒙悠远的美学意境,妙趣天成,令人悠悠思绪中有逸兴遄飞之感、陶情怡性之念。
千年前的古典美人呵气如兰的气韵,那种凝重与优雅的风姿,在史秋芳的画笔下,都幻化成了那些让人一唱三叹的作品,需要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和心灵空间来承载。在这空虚泛滥,浮躁成灾的年代里,真正古雅律韵,在时代的凄风苦雨后,在人心安静下来的片刻,才会在心空高挂,才会带给人们些许的安慰。在她的作品《佛音》中,莲花那种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模样,让人一边心疼一边心醉。
千年前的古典美人呵气如兰的气韵,那种凝重与优雅的风姿,在史秋芳的画笔下,都幻化成了那些让人一唱三叹的作品,需要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和心灵空间来承载。在这空虚泛滥,浮躁成灾的年代里,真正古雅律韵,在时代的凄风苦雨后,在人心安静下来的片刻,才会在心空高挂,才会带给人们些许的安慰。在她的作品《佛音》中,莲花那种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模样,让人一边心疼一边心醉。